第一百二十章 刘疆
⽟阶生⽩露,夜久侵罗袜。
清幽的月光如⽔般地漫了一地,临窗招展的海棠花投下一地花影。
安神香清淡的味道浮散在空气中,刻漏滴滴哒哒地走着。
郭圣通呆坐了半响,终于等着睡意再一次来袭时方才倒头继续睡下。
这次,依旧还是在梦里。
她⾝处荒野中,不远处就是连绵起伏的兵帐。
凛然的号角声隐隐就在响在耳边,刀剑出鞘的凌厉依稀就在眼前。
她右手摸着微隆起的肚子,脸上写満了不知所措。
⾝侧的刘秀见她面露迟疑,还当她不舒服,忙拍了拍她的背道:“至多后天就到洛

了,委屈你和孩子再吃两天苦了。”
郭圣通沉默不语,刘秀又道:“我已经为孩子取好了名字,若为男名疆,若为女名鸾,如何?”
刘疆或刘鸾吗?
听起来倒都不错。
郭圣通望着満含着期待的刘秀,不觉轻轻点了点头。
刘秀因着她的肯定,眸中立时就染上了笑意。
他揽过郭圣通的肩,一路小心翼翼地扶着她往营帐走。
篝火熊熊中,炙热的温度扑面而来。
郭圣通不知怎地,又偏头去看了刘秀一眼。
他⾼出她许多,她仰起头刚好能看着他微微抿起挂着淡笑的薄

。
这笑里,含着温柔,也含着自信。
她所认识的那个刘秀真的会变成眼前模样吗?
郭圣通不知道。
她唯一能做的,只有不让自己变成梦境中那个为刘秀生儿育女的自己。
固然梦境中所呈现的一切都好似还可以接受,但她心底的不安惶然却是越来越重。
这害怕来得毫无道理,却还是不妨碍她去逃避去抗拒。
第二天,风和⽇丽,晴空万里。
窗前的海棠花经了舂雨滋润,越发明

。
郭圣通昨夜深陷梦境中,自然是不知道夜里下了雨。
晨起后看着院中⽔汽浮动,才后知后觉地发现昨夜大抵是下了雨。
用过早膳后,常夏迟疑着告诉了她:昨夜她又在梦中说了南

话。
郭圣通唔了一声,心底虽还是起了些波澜,但早不像从前那般闻之⾊变了。
这抹淡淡的愁绪,在听文讲席说了一上午儒家经典便渐次散去了。
等着午睡过后面对王自和时,她已然是心静如⽔,全神贯注地听着王自和的讲解。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用过晚膳后,郭况在院中玩投壶,郭圣通和⺟亲站在廊下看。
⽇暮时的

光染上了霞光分外

丽,照在庭中花木上好似一匹上好的蜀锦镀在其上。
还家的鸟雀三五成群地掠过屋檐树梢,留下一串清脆动人的音符。
郭况一面投一面说话。
他喜

说起太学中的一切,而这一切里自然包含着同窗和学长。
于是,郭圣通便被他十句话里有五句话都提到刘秀弄到有些心烦意

。
偏偏,⺟亲还在旁颔首微笑“那孩子,着实

不错的。你同他来往,⺟亲也放心。”
是啊,刘秀作为没落皇族,不卑不亢,又勤奋好学,谁能说一句他不好吗?
郭圣通自然是不能的。
她只能敷衍地笑笑,极力地放空思绪。
舂光明媚中,郭圣通的⽇子按部就班地过着。
进学⽇她便沉下心学习,休息时或是去陪伴明年就要出阁的平又薇,或是在家跟着⺟亲学女红烹饪。
偶尔,宮中会在室主⾝子不慡利时来请她进宮。
认真说起来,室主比刘秀还要小上两三岁,两人虽称不上年纪相仿却也不至于说不到一块去。
室主不关心天家的事,但郭圣通因着在宮中走动的便利还是无可避免地碰到了几回甄璇。
甄璇人前见到她,态度温柔又亲热,仿若举荐郭圣通去治室主真是为了让她一显⾝手。
只是眼角眉梢间,总是含着些无法言说的傲意。
郭圣通明⽩甄璇的意思。
太子妃膝下至今无子,良娣又是仅次于太子妃的⾝份,甄璇今后⺟凭子贵登顶后位也未可知。
但,郭圣通一点都不羡慕。
皇后之位并没有那么好,她一点都想要。
她只想要眼前最琐碎平凡的幸福,那种站在万人之上心却空洞的可怕的荣耀并不适合她。
更何况,就依郭圣通在常安城的亲⾝见闻,新朝覆灭已是定居。
甄璇想做亡国之后,都得是运气好到天下无双才行。
建兴帝王莽以为制度定则天下定,故精心制定规章制度。
公卿大臣们朝⼊宮门,至⻩昏时方才出,如此兢兢业业却没有半点效率可言。
一项政策议论了数年始终没有定断,更别说处理经济民生中当务之急的问题。
这般尸位素餐,所导致的就是员官贪污受贿的行为越来越严重。
明明劝导农桑,粮价却还是居⾼不下,边境军士的嚼用都成为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朝廷,

子上已经烂掉了,不覆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郭圣通闲来无事时,常细细思量其中缘由。
建兴帝王莽绝不是一个无能之辈,否则不会被大汉上下视为可力挽狂澜之人。
郭圣通估摸着王莽因为自己是靠独揽朝政而代汉建新的,对重臣们本能地就有防备心理,并不肯叫他们独当一面。
加之王莽又爱朝令夕改,臣子们因此被弄得束手束脚不知如何是好。
如此这般,确实达到了王莽的目的,但也把朝政弄得乌烟瘴气。
此后,即便想尽力补救,也是无计可施了。
这样千疮百孔的天子,倘若真有能

托到太子手上那天,想必他也不会有多舒心。
这些道理,郭圣通自然是不会和甄璇分说的。
甄璇在她眼里,终究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过路人,她没有要和她较劲的闲心。
刘秀对她来说,也只是过路人。
不同的而是这个过路人,总会被郭况提起。
这是⽗亲缺失的后遗症。
男儿的成长路上⽗兄的榜样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从前在真定时这榜样是刘得,到了长安便换成了刘秀。
郭圣通看明⽩后,也就没有叫郭况不和刘秀来往的心思了。
只是从平又薇家中出来后,她不再去太学接郭况而是直接回了家。
郭况和她抱怨。
她自然不能说是怕碰着刘秀。
在没碰着刘秀的⽇子里,她虽然也做梦,却莫名觉得心定。
她和郭况解释说:“城南修庙,

糟糟的,我害怕不敢多耽搁便直接回了家。”
M.Oym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