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猫的摇篮
已完结
作者:库尔特·冯内 入库:2017/12/10
其背景是个虚构的岛国“山洛伦佐”。此国的统治者是宗教领袖博克侬和政治领袖、暴君麦克凯布,他们两人表面上势不两立,实际上互相利用,本目的是要把社会推入巨大的恐怖之中。书中到处都有自相矛盾、违反学理的幽默,如博克侬填写表格时,在“业余活动”一栏里填写的是“活着”,而在“主要职业”下面填写的却是“死亡”。
-
时震
已完结
作者:库尔特·冯内 入库:2017/12/10
《时震》是一本后现代主义小说,用荒诞和夸张的手法表现荒诞。乍读之时,看似零散漫,时空曲折错置,但是作者的用意不是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小说家执笔时游走于想象空间及生物时间的一段丰富旅程。本书文笔幽默,读了令人回味。
-
五号屠场
已完结
作者:库尔特·冯内 入库:2017/12/10
《第五号屠宰场》以二战为背景,描述一名凡人,在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内容十分复杂多变的恶梦,梦中他经历了纳粹集中营与未来星球世界的生活,在过去和未来之间,他想到了很多的问题,并在过去和未来的世界里去找寻答案。1999年《纽约时报》公布了他们选择的本世纪最好的一百部英语小说,《第五号屠场》名列第十八位。
-
马来狂人
已完结
作者:斯蒂芬·茨威 入库:2017/12/10
《马来狂人》,又译作《热带癫狂症患者》。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齐名。故事描写了一个医生出于法律抑或私,拒绝帮一位贵妇堕胎,但后来又后悔,甚至因此而变得神经。可怜的贵妇最后死去,固执的医生誓死替她保守死亡的秘密。这部作品可以称得上是心理的“惊悚剧”。
-
命运攸关的时刻
已完结
作者:斯蒂芬·茨威 入库:2017/12/10
没有一个艺术家平一天二十四小时始终是艺术家的,艺术家创造的重要的一切,恒久的一切,总是只在罕有的充灵的时刻完成的。我们视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诗人和表演家的历史亦复如此,她绝不是不息的创造者。在这歌德敬畏地称之为“上帝神秘的作坊”的历史里,平淡无奇、无足轻重之事多如牛。这里,玄妙莫测、令人难忘的时刻至为罕见,此种情形,在艺术上、生活上也是随处皆然。她往往仅仅作为编年史家,漠然而不懈地罗列一个个事实,一环又一环地套上那纵贯数千年的巨大链条。因为绷紧链条也要有准备的时间,真正的事件均有待于发展。
-
恐惧
已完结
作者:斯蒂芬·茨威 入库:2017/12/10
依莱娜太太离开她情人的住所,迈步下楼时,那无名的恐惧又猛然揪住了她的心。一个像陀螺似的黑的东西忽然在她眼前旋转着,嗡嗡地响起来,两个膝盖冷得硬的,她不得不赶快抓住栏杆,免得一头栽下去。她壮着胆子作这种十分危险的会面,已经不是头一次了,这突然袭来的震颤,她一点儿也不觉得陌生;尽管每次回家时她都竭力抵御,但每次她都在那荒唐可笑的恐惧如此毫无来由地袭击面前败下阵来。
-
猩红热
已完结
作者:斯蒂芬·茨威 入库:2017/12/7
在家的时候,朋友们对他说过:如果他往维也纳去,那么,就应该在约瑟夫施塔特找一间自己的房子。这里靠近大学,大学生们都喜在这里居住。因为这里是一个安静的,略有古古香的市区;还因为,由于传统的关系,这里成了大学生们的大本营。因此他把行李暂时留存在火车站,立即进行打听,然后穿行了许多陌生而喧闹的街道。他从许多匆匆忙忙的人旁走过。那些人像是被雨追着跑一样,都不大乐意答复他,只给个简略的回答。
-
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
已完结
作者:斯蒂芬·茨威 入库:2017/12/7
……然而这是所有年轻姑娘,所有那些温顺的受苦受难女子的故事。她们从来不说自己在受苦受难。妇女生来就是受苦受难的。她们的命运的确是这样。她们早就体验到这样的命运。因此她们对命运很少到惊讶,以至她们还总是说,如果说痛苦早就来了,那么,现在这里可没有痛苦……
-
生命的奇迹
已完结
作者:斯蒂芬·茨威 入库:2017/12/7
一缕缕灰的云雾低低地在安特卫普的上空,把整个城市裹在它那厚重的闷热的雾层里。一座座房屋眼间消融在一层薄薄的轻烟中,一条条街道的走向渺茫难辨。但在天上从云团里发出一声轰响,一声嗡嗡的呼喊,像神说的一句话,那是教堂塔楼的钟在发出低沉的哀鸣和请求;塔楼溶化在这浩瀚、狂暴的云雾海洋里,这雾海填城市和乡村,在遥远的港湾,团团围住那大洋里躁动不安、静静滚动的水。某处,有一线暗淡的光在跟这的烟云搏斗,想要照亮一块显眼的招牌,但只有那硬的喉管里发出的模糊不清的嘈杂声和笑声告诉人们,那是—个小酒馆,里边聚集着怕冷的人和讨厌坏天气的人。胡同里,空无一人;一旦有人路过,那也总像一道短暂的闪光,急速溶入雾中。这个星期的早晨,就是这样令人不悦,无打采。
-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
已完结
作者:斯蒂芬·茨威 入库:2017/12/7
战争爆发前十年,我有一回在里维耶拉度假期,住在一所小公寓里。一天,饭桌上发生了一场烈的辩论,渐渐转变成忿怒的争吵,几乎闹到结怨动武的地步,这真是万没料到的。世上的人大多数幻想能力十分迟钝,不论什么事情,若不直接牵涉到自己,若不象尖刺般狼狠地扎迸头脑里,他们决不会昂奋动的,可是,一旦有点什么,哪怕十分微不足道,只要是明摆在眼前,直截了当地触动觉,便立刻会使他们大动情,往往超出应有的限度。于是他们一反平少管闲事的习惯,趁着机会大大发一通。
-
奇妙之夜
已完结
作者:斯蒂芬·茨威 入库:2017/12/7
男爵这人,一九一四年秋在奥地利某龙骑兵团当后备役中尉时,已在拉瓦如斯卡战役中阵亡了。他家里人随便翻了翻这些文字,就据标题推断这是他们亲人的文学习作,于是把这些记述我审阅,并由我来决定发表事宜。我本人可绝不认为这些文字是虚构的小说,而认为这是阵亡者的真实经历,每个细节都是实有其事的经历。于是我发表了他这篇灵魂的自白,没作任何改动和补充,只是略去了姓名。
-
情感的迷惘
已完结
作者:斯蒂芬·茨威 入库:2017/12/7
大学生罗朗来到新的学校学习,进行有关莎士比亚文学的学术研究。凯勒教授毕生都在研究莎翁著作。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教授一直未能完成自己的关于莎翁的文章。教授的子阿娜曾是他学生中惟一的女,教授与阿娜为了掩盖谣言而结合。在罗朗的一再坚持下,教授同意与罗朗一起完成关于莎翁的文学著作。在这期间凯勒教授与罗朗之间关系的发展已超出了师生的情谊。罗朗又与阿娜发生了不可抗拒的恋情。多年以后罗朗旧地重游,讲述了这个美丽的故事。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已完结
作者:斯蒂芬·茨威 入库:2017/12/7
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茨威格代表作之一。一个男子在四十一岁生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情故事,而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这个男人对此一无所知。故事始自十八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还是个孩子,之后经历了少女的痴、青的情,甚而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
-
变形的陶醉
已完结
作者:斯蒂芬·茨威 入库:2017/12/7
主人公是奥地利某小镇上的一个邮政局的女职员,名叫克莉斯蒂娜。小镇上的生活单调沉闷,邮局里的工作枯燥乏味,菲薄的薪金,寒碜的环境,缺乏生活情趣,毫无生活享受,注定了在贫困中苦熬岁月,瞻望前途,黯然神伤,突然间飞来意想不到的佳音:她的阔气的姨妈和姨夫将从美国前来。克莉斯蒂娜的生活于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丑小鸭一夜之间变成了小公主,不仅地位发生变化,吃穿用度也随之改变,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用品,高级衣衫,豪华饭店,乘车兜风,全都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克莉斯蒂娜的生活。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也顿时大变,这样令人惊愕出人意料的变化怎能不使她心醉神,恍若置身梦中。
-
象棋的故事
已完结
作者:斯蒂芬·茨威 入库:2017/12/7
一艘定于午夜时分从纽约开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去的远洋客轮上,正呈现着解缆起航前惯有的繁忙景象。岸上来送客的人挤来挤去给远航的朋友送行;电报局的投递员歪戴制帽,在各个休息室里大声呼喊着旅客的姓名;有人拿着行李和鲜花匆匆而过;孩子们好奇地沿着梯子上下奔忙,在甲板上演出的船上乐队一直不停地在演奏着。我和我的朋友避开这吵吵嚷嚷拥挤不堪的人群,站在供散步用的甲板上聊天。忽然,在我们近旁,镁光灯闪了两三下:大概在旅客中有什么名人,记者在起航前最后一刻还赶来采访,给他拍照。我的朋友向那边看了一眼。
-
荒人手记
已完结
作者:朱天文 入库:2017/12/7
本书采用同恋的视角,以一个中年同志的手记形式来写作。实际上作家与第一人称是分离的,身份特征被作家借用。全书遣词造语极端风格化,炼而浓稠度甚高,句句箴言,故事方面则涵盖许多面向,形式独特,近似意识手法,将生活事件拆散成充生命力的碎片加以知觉化的重组,传达对生命与生活的思考,一度曾被质疑其是否可归类为小说样式,引发讨论。
-
花忆前身
已完结
作者:朱天文 入库:2017/12/7
发出邀约的时候,不过这个所谓忏情,是来真的吗?由於勇气不足,我放弃了。另一次,是去年九月张玲去世,我与妹妹朱天心躲开了任何发言和邀稿,不近人情到父亲都异议,我只好托辞:「缺席也是一种悼念呢。」理由仍然是,悼念是来真的吗?那麽,我仍然缺乏勇气。
-
巫言
已完结
作者:朱天文 入库:2017/12/7
你知道菩萨为什么低眉?是这样的,我曾经遇见一位不结伴的旅行者。《巫言》是作家朱天文耗时七年写就的长篇作品。作者完全摒弃了小说的虚构技巧,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收集了当下生活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标本,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一个时代种种景象(包括物质的,也包括内心的),可以说是“给下一轮太平盛世作了一个女的、实物的备忘录。”“巫言”,巫师这门行当最重要的工具或说寄艺,唤醒万事万物的灵魂,改变现实的面貌。作品的语言的确独具一格,化繁为简,举重若轻,这种超凡俗的书写方式,以及作品透出的作者本人智慧、本真的气质,都非我族类,让人惊羡。
-
卡门
已完结
作者:普罗斯佩·梅 入库:2017/12/7
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梅里美创作的的短篇小说,《卡门》(一名《嘉尔曼》)是梅里美的代表作,它讲述了生无拘无束的吉卜赛女郎从事走私的冒险经历。卡门引无辜的士兵唐·约瑟,使他陷入情网,舍弃了原在农村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拉,并被军队开除加入自己所在的走私贩行列;同时,卡门又上了斗牛士吕卡。于是,约瑟与卡门之间产生了益烈的矛盾。最后,倔强的卡门断然拒绝了约瑟的情,终于死在约瑟的剑下……
-
嘉尔曼
已完结
作者:普罗斯佩·梅 入库:2017/12/7
梅里美的短篇小说以细腻、致为其特,又由于小说情节紧凑、悬念迭出而使读者开卷就罢不能;掩卷又到其味无穷,得到很大的神享受。在法国,梅里美被誉为擅长写风土人情的小说家,读者在这几个短篇小说中也可窥见一斑。
-
高龙巴(科隆巴)
已完结
作者:普罗斯佩·梅 入库:2017/12/7
又译《高龙巴》描写一个没有完全开化、带有几分野,那种只按自然的本和强烈的情行事的村姑,不在乎上社会的体统和是非标准,目无统治阶级的法纪权威神力量,让她高出那些深受资产阶级文明熏陶的人物,她生气,果敢大胆,在生活中导...
-
错中错
已完结
作者:普罗斯佩·梅 入库:2017/12/7
这位丈夫人品并不坏;他既不笨,也不傻。不过也许在他身上这两者都有一点。回忆往事,也许她从前曾经认为他很可,可是现在他却使她觉得讨厌。她发觉在他身上的一切都令人恶心。他吃东西,喝咖啡,说话,种种神态都使她神经搐。除了在饭桌上,他们很少见面,很少谈话,可是每星期有好几次在一起吃晚饭,就足以使朱莉对他的嫌恶有增无减。
-
西夏旅馆
已完结
作者:骆以军 入库:2017/12/7
小说的内容一方面是书名呈现的“西夏”最后的逃亡历史,另一方面又是发生在现代“旅馆”局促空间中的想象,两个词连接起来其实隐喻的是台湾外省第二代的命运、历史和身份认同。因为在骆以军这些外省第二代看来,他们的后代们会彻底成为本省人,外省人这样一个族群迟早会消融,而这样一种命运就像中国历史上曾经创建西夏的项人。所以《西夏旅馆》讲的就是历史上不同时期曾经出现过的各种不同的人,他们怎么样逐一地出现,华丽地登场,然后又突然之间就进入虚空之中,留下来一些很破碎的记忆。这些人包括现在的台湾外省人。
-
芳菲之歌
已完结
作者:杨沫 入库:2017/12/7
主人公柳明是北平医学院的女大学生。寇悍然进攻芦沟桥的炮声,轰毁了她立志要攀登医学高峰的梦。北平陷落了。她的男朋友白士吾凭藉家庭的财力,为她铺展了一条通往医学殿堂的路——邀她结伴赴留学;与此同时,地下员曹鸿远对她启迪,却燃起了她心中国热忱之火。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柳明经历了情上痛苦的搏斗,终于毅然投身到抗战争的洪中去。从柳明坎坷的人生经历中,人们可以窥见那个伟大时代的风云变幻,以及民族解放战争的壮烈场景。
-
只要你过的比我好
已完结
作者:何顿 入库:2017/12/7
我女朋友去了深圳。半年前的一天晚上,当我和她在一家卡拉OK厅里唱歌时,她对我说:“我想到深圳去看看。”她又说:“我有个以前的女同事在深圳一家公司混得还不错,今年过年回来,一身衣服都是名牌,起码都是上千块钱一件的。”我坐在沙发上没吭声,我等着我点的歌出现。我点的歌是《明明白白我的心》,这是一首充善意的香港情歌曲,有一度在卡拉OK厅是很有些人唱的。
-
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
已完结
作者:何顿 入库:2017/12/7
汪宇总觉得自己的一生中最有诗意的岁月便是知青生活。“我要到知青点去一趟,明天清明节我再赶回来。”他对冯焱焱说,很向往什么地觑着她,“我昨晚做一晚的梦,尽是梦见知青点的生活。你和我一起去不?”“我不去。”冯焱焱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丈夫几年前就对她提及过要去知青点并发出非去不可的赌咒却又没有去什么的。上两个月丈夫又摆出要去知青点的架势,行李都准备了却由于一笔买卖又未付诸行动。因而隔三差五丈夫就总要信誓旦旦地这么说上几句,冯焱焱当然就听腻了。“快吃面,等下又会迟到。”她吼了句儿子,“快吃。”
-
我们像野兽
已完结
作者:何顿 入库:2017/12/7
从八十年代校园的梦想到现实的幻灭,从为了生存而辛苦辗转到曲尽心机志得意,展示了一代人在市场经济转型期间与世俗生活的复杂纠葛、他们的情恨、他们的生活与事业,通过他们二十年间的生活轨迹,投了大变动时代的一代人生活方式和伦理观念的变迁。语言浓郁的长沙风味更为作品增。所有从八十年代和非八十年代走出来的人将看到自己和自己那一代人的历史。
-
荒原上的阳光
已完结
作者:何顿 入库:2017/12/7
马民这一向特别忧郁,这主要是他要面对一种他无法抗拒的情。他现在是三十五岁的人了,情对于他来说应该不是赏心悦目的新鲜菜了。马民还是个对生活中的得失看得很淡的男人,还是个自己觉得已经自我沦落的男人。马民到自己是个立过志向,而现在离志向越走越远,因而变成了一个在生活中忙忙碌碌,却生活得十分物质的男人。
-
丢掉自己的女人
已完结
作者:何顿 入库:2017/12/7
邓瑛只是在这半年前才对禅发生一点兴趣,而且也是受其弟弟的影响。她弟弟是位中学教师,在某中学教语文,经常在报纸上发表豆腐块块文章聊以自,而这些文章总是与佛教有关,比如取禅海中的一点芝麻小事或一首禅偶或一句禅言,加以自己的见解进行分析和议论。邓瑛的弟弟每次在《长沙晚报》或《三湘都市报》上发表了此类文章,总要拿给她这位当姐姐的看,以表示他又取得了一点点小成绩。
-
灰色少年
已完结
作者:何顿 入库:2017/12/7
罗小读初中一年级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中期,那年月读书看不到辽阔的前途故学习成绩一遢糊涂。有一天晚上,罗小的父亲忽然要检查罗小的作业,把罗小叫到书桌前站祝“我来考考你这狗屎的看,过来!”父亲说,指着英语课本上的一段课文,“念给爸爸听听,嗯。”罗小拿起英语书胡读了通,妄想骗过父亲时,脸上突然就挨了火辣辣的一耳光。“你这狗屎的,重念!”